欢迎您访问加易测(武汉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课程培训/
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培训咨询 课程培训  >  课程培训

课程培训

1. 培训课程:

(1)课程总览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中国古代方术早已被定义为迷信,但从知识谱系上来说,以占卜、预言、祈禳为目的的方术属于现代科学的前身,涉及诸如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和物候学等诸多科学领域,科学与巫术、神学杂糅纠缠,很难拆分清楚。站在古人的角度,相信方术是出于理性,是为了以积极的态度解释自然。 

方术蔚为大观,包括卜筮、星占、相术、奇门、遁甲、堪舆、命理、测字、择日、符谶等诸多门类,门派繁多,理论深奥,揆诸世界,一枝独秀。方术的发达,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发达,反映了当时复杂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这些观念参与构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体系。 

在古代中国,方术绝非仅仅是寻常百姓占卜吉凶祸福、预测人生命运的民间活动,而且是服务于社会精英预测兵事、农事、天灾等国之大事的庙堂重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人感应、五德终始说占据着主流意识形态,方术和儒学共享同样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方术是与儒学并行的一条中国本土文化线索,深刻塑造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方法和观念。 同时,方术的影响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它大量保留在当今的社会风俗之中,不仅如此,还影响了四周邻国的文化,无论在朝鲜半岛、日本还是东南亚,都不难发现方术的影子。因此,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研究古代方术源流与演变,在历史的情境中还原其本来面貌。本研修班立足于严谨的学术方法,从传世和出土文献出发,在古代思想史的宏大脉络中发掘方术对古代政治、社会和科技的影响,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方术,力求正本清源、去伪存真。

 

(2)课程特色

首次系统讲授古代方术史,共同梳理方术的发展脉络,揭开这一神秘领域的面纱。经过为期半年的线上学习,学员可以掌握门类繁多的方术的起源和演变,了解古人丰富的思想世界。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方术预测学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开发出一套崭新的预测方法体系,即不靠占卜,而是用万有理论预测方法体系。

本课程采用严谨的学术方法,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现代科学,力求还原历代方术的真实面貌,一扫盛行于世的各种荒诞不经的传说,祛除神秘主义,把方术从迷信中剥离,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认知。

本课程除了对万有理论预测方法体系的理论和历史进行深入剖析外,还将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员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万有理论预测方法体系的内涵。

 

(3)课程设置

方术理论:

古人认为天、地、人之间存在神秘互动,形成了可理解的秩序。基于此,他们构建了宇宙模型。其中《周易》、阴阳五行和古代天文历法是基石,深入这些理论,才能真正理解方术。

方术系统方术体系庞杂,包括诸多门类。本模块基于古典文献介绍影响力较大的方术方法,帮助学员直观了解方术,并有系统性的认识。

 

方术历史:

中国的方术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就已初具形态。历经两千多年发展,方术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生活。清末受西方科学冲击,方术逐渐衰落。了解历史有助于深入认识方术。

 

先秦:周易和阴阳五行

中国的方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朝,以龟卜为主的占卜方式就大行其道。到了周朝,周易的横空出世、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构成了后世方术的理论基础,其深奥的哲理至今让我们苦苦求索。同样在先秦,先哲们对宇宙的认识也有了完整的体系,天文、历法和星占学极为成熟。我们熟知的各种方术形式已基本出现。

 

秦汉:谶纬和杂占

伴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出现了皇帝对神仙长生术的追求,以及利用神秘学为统治服务的的诉求,极大地刺激了方术的发展。在这四百年间,方术的种类和内容基本成型。这一时期,庙堂之上,祥瑞灾异、谶纬星象盛行,天人感应学说成为此后一千年的主流意识形态;海宇之内,占梦、相术、厌劾妖祥等杂占风行,民间对方术的需求暗流涌动。

 

魏晋南北朝:佛道和风水术

魏晋南北朝是文化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道教在方术的基础上,兼收并蓄,酝酿而起,反过来又推动了方术的发展。佛教东渐,迅速蔚然成风,随之而来的西域法术,对方术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水术融合了天人感应、孝道、命运观念等主流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系统化,上升成为官方信仰。

 

隋唐:繁荣的方术和活跃的术士群体

隋唐是继秦汉之后又一大一统强盛时代,方术在此期间得到了传承归纳,也出现了重大创新,呈现了多元化发展态势。域外的星命学与本土星占学、命理学发生碰撞和交融,产生了中国自己的星命学。炼丹术在皇帝的推崇下达到了鼎盛。风水术蓬勃发展,著作大量涌现,出现了诸多影响至今的学派。这一时期造就了许多知名的术士,比如李淳风、袁天罡,后世伪造了诸多假借其名的预言,还有为数众多的术士积极参与了政治活动,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五代宋元:八字、相法、测字等民间方术

宋元变革,传统中国走向近代,商品经济发达,平民文化兴盛,方术在民间大为普及,更加强调和个人命运的关系,方法更为简易,从庙堂完全走向了江湖。现在流行的卦学、八字、相法、风水,在当时已经极为完善。宋代繁荣的儒学也给方术带来了新的理论创新,儒术与方术交互影响。此外,蒙元入主中原,带来了新的文化融合,一些巫术咒法随之而来,为本土方术所吸纳。

 

明清:方术的集成及中西文化的碰撞

明清时期,历代的方术著作和成就得到了整理汇总,刊刻成书,广为流传。方术完全融入民众生活,甚至成为了民俗的一部分,在方法上愈加简易和琐碎。从明末开始,西学东渐,西方的科技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与本土方术发生了碰撞。整体而言,这一时期,方术缺乏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这是一个集成的时代。

 

方术与现实生活:对个人命运的求索

中国古代方术的发展史是方术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历史,是方术从预测国家命运到预测个人命运的历史。方术发展到宋元以后,主要就是用于判断个人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贵贱夭寿、学业前途、善恶性情,既影响了无数个体生命的人生走向,也影响了民间文化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塑造,研究方术史可以丰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4)课程内容

一)、理论基础模块(24学时)

主题:方术的哲学根基与宇宙模型  

**核心内容**:  

在古人看来,天、地、人之同有着深刻而神秘的互动关系,可以按照天地人一体同构来理解、分折和判断现实世界,在这样的哲学思想指等下,古人逐步构建了一个宇宙模型,万事万物都能在这个模型中得别解释,周易、阴阳五行学说和古代天文历法就是这个模型的重要基石,只有真正理解这理论,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把握方术。

1). **《周易》体系**  

   - 起源、易学条例、《周易古经》与《周易大传》  

   - 卦爻与筮法、哲学思维方式  

2). **阴阳五行学说**  

   - 起源、政治文化影响、术数中的应用  

   - 干支系统(起源、演变、术数实践)  

3). **古代天文历法**  

   - 北斗七星、七政、星宿体系  

   - 彗星、分野占测、纳甲说与外气说  

   - 行星运动与长期预测  

4). **历史演变**  

   - 先秦两汉的日书与社会生活  

   - 战国至汉代的术数文献发展  

 

二)、方术实践模块(24学时)

**主题**:传统预测技术的系统学习与案例分析  

**核心内容**:  

方术的日的是为了预测,在长期实践中,衍生出庞大的体系,本模块基于传世文献及现代研究,结合实践案例,介组若干较为流行具有代表性的方术方法,以期学员对古人的预测学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1). **占卜类**  

   - **大衍筮法**(朱熹考证、操作步骤、卦象分析)  

   - **梅花易数**(起源、起卦与断卦方法)

2). **式占类**  

   - **奇门遁甲**(起局方法、象数意义、分类预测案例)  

   - **大六壬**(基础理论、起课方法、结构解析)

3). **命理类**  

   - **四柱命理学**(流派演变、原理方法、分类预测)  

4). **风水类**  

   - 起源与发展、主要流派与理论  

   - 人居环境应用、古代建筑与帝王陵墓实地考察  

 

三)、万有理论预测方法体系(48学时)

主题:万有理论的哲学根基与宇宙模型  

**核心内容**:  

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方术预测学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开发出一套崭新的预测方法体系,即不靠占卜,而是用万有理论预测方法体系。

1). **万有理论体系**  

    - 即首先按照持续时间的长短或者包含个体数量的多少将万事万物划分为群体系统、团体系统和个体系统。  

2). **三大系统预测方法学说**  

    - 群体系统的持续时间长或者包含的个体数量多,应该用万有理论进行预测,即时间轴上小循环、大循环、超循环复制对称,空间轴上一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

- 团体系统的持续时间适中或者包含的个体数量适中,应该用股市技术分析的震荡指标或者阴阳五行进行预测;

    - 个体系统的持续时间短或者包含的个体数量少,应该用平均线、趋势线或者博弈论进行预测。

 

  (5)课程目标

理论:理解《周易》、阴阳五行、天文历法及万有理论和博弈论的哲学与模型框架。  

实践:掌握万有理论预测方法体系的操作逻辑与案例分析。  

应用:结合历史文献与现代研究,培养对古代预测学的直观认知及万有理论和博弈论的理解。